首页

女王坐脸

时间:2025-05-24 04:34:25 作者:十五运会群众七人制男子足球决赛在佛山举行 浏览量:65813

  中新网泉州4月17日电 (记者 孙虹)全球旅行商(福建)大会暨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旅游推介活动17日在福建泉州举办,来自马来西亚、柬埔寨、新加坡、泰国等国家和地区的近400名文旅人士聚首,共话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旅游合作新模式。

  活动期间,丝绸之路旅游城市联盟发布《促进海上丝绸之路多元文化旅游发展(泉州)倡议》(简称“泉州倡议”),马尔代夫、摩洛哥、柬埔寨、马来西亚等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旅游部门代表推介各地旅游资源。

4月17日,丝绸之路旅游城市联盟在福建泉州发布《促进海上丝绸之路多元文化旅游发展(泉州)倡议》。泉州文旅局供图

  丝绸之路旅游城市联盟于2023年成立,旨在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为深化国际旅游领域友好交流和务实合作发挥桥梁作用,提供机制保障。截至目前,已有马来西亚、伊朗、柬埔寨、土耳其等28个国家的63个旅游城市加入联盟。

  根据当天发布的“泉州倡议”,丝绸之路旅游城市联盟倡议各参与成员加强协同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打造区域品牌,提升国际形象;提供智力支持,赋能可持续发展,共同推动海丝旅游城市繁荣。

  福建正深入推进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化文旅国际交流合作。福建省副省长江尔雄表示,本次大会全球旅行行业企业汇聚一堂,共商合作、共谋发展,将为福建打造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注入强劲新动力。

4月17日,海内外文旅人士在福建泉州共话海上丝绸之路文旅经济发展新机遇。泉州文旅局供图

  柬埔寨旅游部国务秘书钱明光认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各国和地区之间的伙伴关系开辟了新的机遇,旅游业也不例外。“旅游业是柬埔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钱明光希望,通过与全球合作伙伴和旅行商的精诚合作,进一步释放发展潜力,实现旅游业更可持续、更具包容性的发展。

  “旅游业为文化交流提供强大的平台,我们也意识到旅游业的交流将进一步加强两国之间的友谊和纽带。”马尔代夫旅游部国务部长艾哈迈德·纳兹姆·穆罕默德表示,让我们不断探索各种合作途径,以丝绸之路的精神为基础,继续巩固旅游合作的强梁,增进互相理解,携手谱写新篇章。

  作为2024年福建省文旅经济发展大会的配套活动,本次大会通过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交流推介、中国文化和旅游资源全球发布系列活动之泉州文旅资源推介、“福游4·18”文旅消费季启动、入境游报告及线路产品发布、重点国际旅行商签约合作、规范旅游市场秩序联合协定签署、全球旅行商交流分享等丰富多彩的形式,与海内外旅行商共享海上丝绸之路文旅经济发展新机遇,探索海丝文旅合作新模式,全方位推动福建文化和旅游融入世界、走向国际,促进中外文明互鉴。

  活动期间,海内外文旅人士围绕“古城世遗游”“滨海世遗游”“山地世遗游”三条主题线路,沉浸式体验泉州优质的文化旅游资源,近距离感受福建旅游的资源禀赋。(完)

【编辑:唐炜妮】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浙江使用运载无人机进行输电线路除冰作业

陕西恒盛产业数字化研究院院长王武锁表示,6年来恒盛集团倾力打造的全国首个绿色建材产业数字化一站式服务平台——商砼之家,不断革新探索,运用数字技术赋能商砼产业。打造了覆盖绿色建材全链条的8大业务体系、商砼产业14个数字化场景、10个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全业务链条数字化改造和生产场景数字“孪生”服务,实践建材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完)

探访草原深处的“红色堡垒”:一条边境线 三代护边人

公开资料显示,2012年起,她几乎包揽了女子拳击75公斤级的国内所有冠军。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上,李倩代表国家队出战斩获女子拳击75公斤级铜牌;2021年东京奥运会上,李倩代表国家队出战收获女子拳击75公斤级银牌。彼时,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要给奖牌换个颜色。”

50名马来西亚华校校长福州研修 探索华校管理新思路

因为我算是台湾青年的代表,我更希望两岸融合的发展,可以透过青年来助力社区的发展。比如说像黄山我们知道非常丰富的非遗文化、徽文化,其实徽文化就能作为黄山,包含它周边整体村落的重要的IP打造。透过这种方式我们非遗助力乡村振兴,我个人认为其实更应该呼吁青年返乡创业。

京东被曝10亿现金扶持布局短视频领域

着眼全国“一盘棋”,两条母亲河、三大城市群、四大经济区连接成势、协同发展,一系列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等落地实施,区域协调发展的“大手笔”随时间推移,布局日渐明朗,发展势能强劲。

游客难过酸嘢摊 广西街头小吃火爆“出圈”

报告明确了绿色建筑全面愿景的四大特征,一是零碳排放,通过创新的材料和技术,最大程度地降低全生命周期排放,二是自然受益,有效融合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改善建筑的环境绩效,三是高韧性,最大程度地提升建筑抵御极端天气和气候波动的能力,四是包容和人文关怀,改善建筑居住者的身心健康,促进社区发展和确保人人共享建筑。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